当前位置: 首页 > 出行资讯 > 北京市 > 正文

到2020年 北京市将基本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

发布时间:2015-02-09  来源:北京市交通委

温馨提示:打开微信 - 点击右上角 + 号 - 添加朋友, 搜索 jiaotongxing 或者 交通出行网,添加关注,一网打尽各地高速、路况、地图、ETC、违章、地铁、公交、天气等信息。


  2003年以来机动车增长346万 中心城平均交通指数控制在6以下
  目前北京交通发展呈现八个方面新特征
  据介绍,2003-2014年,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695万,机动车保有量增长346万,GDP总量增长380%,交通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从28%提高到48%,中心城平均交通指数控制在6以下,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有效遏制,交通运行总体平稳。这期间探索出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,坚持标本兼治、建管并举,注重需求管理,开展安全管理源头防范等适合首都交通发展的理念和做法,将长期坚持并完善。
  未来北京交通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,面对首都功能的新定位,面对适应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需要,通过分析北京交通的客观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,总结梳理出八个方面的新特征:
  交通需求仍将持续增长,交通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;城市交通的便捷程度、出行的舒适程度、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服务水平仍不高;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持续上升,小客车出行基本稳定,但自行车出行下降较多,交通出行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;交通拥堵加剧的势头有所放缓,但形势依然严峻;北京新的功能定位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,给首都交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,也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;交通建设面对资金、土地、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刚性约束将进一步凸显;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,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成为政府治理方式的主导,法律先行将为进一步运用行政、经济手段治理交通问题拓展空间;广大市民对交通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强,对交通治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,理性认识交通形势、参与文明绿色出行素养日益增强。
  以人为本、文明法治、安全环保、城乡统筹、和谐宜居
  十个子系统全面支撑北京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
  展望未来,北京交通的发展目标是:坚持“以人为本、文明法治、安全环保、城乡统筹、和谐宜居”的发展理念,全面建设适应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、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、各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、与首都功能定位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、出行“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绿色、经济”的北京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。这一体系到2020年力争基本实现,2030年全面实现,包括十个子系统:
  区域交通系统。构建一体化的区域综合运输服务体系,实现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有机融合,航空、铁路、公路等交通方式协调发展,区域交通畅达高效。形成北京为中心5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“1小时交通圈”。
  公共交通系统。按照“公交城市”建设标准,构建多层次、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,实现公共交通“快速、便捷、多样”,吸引力显著提升,服务定位由满足基本出行需求向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转变。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的平均通勤时间不超过60分钟。
  步行自行车系统。打造安全、便捷、舒适、宜人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,使步行和自行车成为中短距离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,并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,构建北京新绿色出行体系,为打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做出贡献。
  道路设施及运行系统。形成路网结构合理、功能完善、运行高效安全的道路网络体系。建成区实现规划道路网密度达到4.5公里/平方公里。中心城路网高峰交通指数控制在6以内。
  停车设施与管理系统。以破解区域基本车位缺口为突破点,整合资源,依法规范管理,形成与土地利用功能相匹配、道路交通容量相协调、公交优先战略相适应的可持续静态交通发展新格局。
  交通需求管理系统。将小客车保有量与周转量控制在土地资源、路网容量承载能力的范围之内,抑制机动车使用和排放,推动个体机动交通方式向绿色出行方式转移。提升出租汽车和租赁汽车服务品质。中心城小客车(含出租车)出行比例控制在25%以内。
  物流运输系统。坚持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,加强货运基础设施改造提升,完善城市配送体系,推进低碳型货物运输服务。形成专业化、集约化、社会化的货运发展模式,提高运输效率,保障城市正常运行,满足生产生活需要。
  智慧交通系统。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,建立覆盖交通运行状态感知、交通运行管理、出行动态信息服务等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,充分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支撑交通新业态的发展,实现交通决策智能化、交通管理精细化、交通信息服务精准化。
  绿色交通系统。中心城绿色出行方式(公共交通+自行车+步行)比例达到75%。积极推动建立以电动车为主导的交通新能源结构,大力治理小客车和货车排放,交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,主要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。
  平安交通系统。加强平安交通建设,提高防范标准,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,持续降低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,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控制在1.2以下。强化预防,构建快速有效的应急保障体系,切实增强应急处置能力。
 
相关阅读
 
推荐图文
最新信息
推荐信息
Copyright © 2012 - 2020 交通出行网 版权所有
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433号 京ICP备11022796号

电脑版 | 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