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交通安全 > 正文

大数据支撑科技创新平台整合破执法难点

发布时间:2016-11-04  来源:

温馨提示:打开微信 - 点击右上角 + 号 - 添加朋友, 搜索 jiaotongxing 或者 交通出行网,添加关注,一网打尽各地高速、路况、地图、ETC、违章、地铁、公交、天气等信息。

文章来自于《上海法治报·交通安全周刊》2016-11-03

  随着大整治不断深入开展,如何让最严标准、最严执法、最严管理落到实处,这是摆在本市交警面前的一道难题,充分借助新技术新手段,通过开拓创新提升执法效能,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途径。
  今年3月下旬以来,已有十余种科技创新“刷爆”市民眼球。机动车违法鸣号查处一直是困扰一线民警的难题。交警部门借助军用技术中定位狙击手的科技手段,开发了声呐技术抓拍违法鸣号辅助系统,将声音转化为波纹图像记录下来,为执法提供证据。交警总队科技处处长桑志刚告诉记者,机动车违法鸣号是即时行为,靠路口民警人工判断,差错难免,即使认准了目标,遇到驾驶员抵赖,也缺少有力证据。如何突破执法瓶颈?上海交警科技部门经过科技攻关,采用声呐探测技术,捕捉违法鸣号声源,并将其转换为特殊颜色的可视波纹图,通过电子警察的辅助拍摄,固定下来,成为证据。违法鸣号被抓拍后,除了违法车牌信息被公示在警示牌上,抓拍的照片也将第一时间传送到现场执勤交警的手机上,作为执法的辅助证据。据统计,从9月21日至10月9日,这一系统已经抓拍途经车辆违法鸣号470余起,平均每天约26起。
  像这样因为一线执法的需求产生的科技应用还有很多,例如电子警察抓拍不系安全带和打手机,都是利用现有系统,在电子警察的应用上进行的创新。据桑志刚介绍,未来,上海的电子警察将实现三种转变:安装从固定向移动转变,功能从单一向复合转变,抓拍从车牌向人脸转变。这其中,智能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,将以前许多看似不可能的设想变成了可能。通过人脸识别、以图搜图等高科技,把图片信息转化为数据信息,与预先设定的模型进行比对碰撞,可以在海量车辆照片中筛选出这样的违法行为,作为处罚依据。截至10月9日,上海70套试点中的电子警察,已经成功抓拍录入“不系安全带”违法行为1350起,“开车打手机”违法行为45起。
  而“失格驾驶人违法行车分析系统”的开发则是从案例中得出的启发。今年5月,一辆出租车因逆向行驶被闵行交警拦停,驾驶员驾车逃跑,在追了7公里后被民警逼停。经查,这名驾驶员的驾驶证已经被注销,注销原因是吸毒,属于无证驾驶。这些被“注销”“吊销”“撤销”“暂扣”驾驶证和“超分”(满12分)的违法驾驶人,按照法律已经失去了驾驶资格,但有不少人铤而走险依然开车上路,其中甚至有不少毒驾前科的驾驶人,严重威胁交通安全。据此,交警总队科技部门研发出了“失格驾驶人违法行车分析系统”就是通过抓拍高清人脸图片,通过以图搜图的功能,与预设黑名单比对识别,一旦发现被抓拍驾驶员有“失格”嫌疑,马上向指挥中心和最近的交警发出警报,从而及时拦截。据统计,截至10月9日,全市已经有149名“失格”驾驶员被这一系统查获,其中包括7名“毒驾”人员。
  除此之外,更多“黑科技”正在陆续出炉。货车闯禁上高架,曾引发中环断裂,通过车辆特征识别技术,一种智能预警系统也正在试点。交警科技部门还在研发拓展电子警察抓拍“机动车不按规定交替通行”“机动车不礼让行人”“机动车违规使用远光灯”“路口大弯小转”等违法,同时结合“汽车电子标签”的应用,完成电子警察抓拍“超限车、危化品车、货车等重点车辆不按规定路线、范围行驶、超速、违停”等综合技术运用试点。

 
相关阅读
 
推荐图文
最新信息
推荐信息
Copyright © 2012 - 2020 交通出行网 版权所有
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433号 京ICP备11022796号

电脑版 | 手机版